圖為經典豫劇《五世請纓》演出現場。
許昌素有“戲曲文化藝術之鄉”的美譽。豫劇作為河南的地方劇種,唱腔鏗鏘大氣、抑揚有度、富有激情,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和貼近性,深受許昌廣大群眾喜愛。
50多歲的禹州市豫劇團業務副團長孫志成從藝已40多年,從露天戲臺到群眾文化廣場,從花錢看戲到政府買單送戲下鄉,從每年演出200多場到如今的500多場——他和同事們一起參與并見證了近十年豫劇的發展變化。
政府買單送戲下鄉,群眾在家門口過足戲癮
8月8日9時,在禹州市萇莊鎮黨溝村群文劇場,伴隨著緊促的鑼鼓聲,經典豫劇《五世請纓》正式開演。臺下不時傳來群眾的叫好和鼓掌聲。
從禹州市順店鎮騎電車趕來的張大爺和一眾戲友,早早就占據了舞臺靠前位置?!拔覀冊缟?點多都出發了!”張大爺興奮地對記者說,“聽說最近幾天萇莊鎮這邊有豫劇團來演出,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結伴趕來看戲!”
兩個多小時的演出,演員們憑借精湛的技藝、精致的道具和舞美、高水平的表演,為廣大群眾送上了一份豐盛的豫劇大餐。臺下鄉親們一個勁兒地鼓掌叫好!
當日7時,禹州市豫劇團的80多名演員就早早開始了準備。這是他們在黨溝村七場“政府買單”演出中的第二場?!敖裉焯鞖馐钦鏌?,舞臺上的溫度少說也有36℃!”扮演佘太君的國家二級演員李雪梅對記者說,“在舞臺上唱戲的時候,熱得一直胸悶!但是看到舞臺下面的觀眾,咬咬牙也要堅持把這場戲演下去?!?/p>
從路邊搭臺子唱戲到村村有舞臺,演出場地更完善
演出當日,禹州市萇莊鎮黨溝村最高氣溫達37℃,為了讓演員們更好地演出,劇團跟村里協調,臨時調來了兩臺空調放在后臺?!按謇飳υ鄣墓ぷ鬟@么支持,大家一定要認認真真地演好每一場戲?!遍_場前,劇團領導叮囑大家,天氣雖熱但唱戲不可懈怠。
“這是‘有史以來’第一次后臺有空調?!薄艾F在演出的條件比以前那可享福太多了?!薄莩鲩g隙,說起近年來的變化,演員們爭先恐后地發言。連日來,禹州市豫劇團在花石、萇莊等鄉鎮進行了多場演出,著實讓當地百姓在家門口過足了戲癮。
54歲的孫志成已從藝40多年,談起最近十年劇團演出的變化時,他興奮地說:“現在的演出條件比以前強太多了。20世紀80年代,我們演出的條件很差,來山里演出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。演出的道具裝備都是大家自己背來的,演出的時候搭一個靠四根桿子支撐的簡陋舞臺?!?/p>
而今,村子里都修起了水泥路,交通十分方便。尤其是最近幾年,各級政府對農村公共文化陣地建設非常重視,各村都陸續建有文化廣場,下村演出不再停在馬路上演出了?!按遄永锏奈幕瘡V場上有舞臺、有音響甚至燈光,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!”孫志成欣慰地說。
讓群眾樂享豫劇文化大餐
“以前每年也就是有200多場演出,現在我們下鄉演出都是政府買單,今年我們有570場的演出任務?!睂O志成說,“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‘舞臺藝術送農民’活動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免費看好戲?!?/p>
禹州市豫劇團在設備上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。從2008年開始,有關部門逐步給劇團配備了舞臺車、大巴車、中巴車等車輛。各級政府還通過購買服務,不斷開展“舞臺藝術送農民”活動?!?0年來,我看到了許昌豫劇的大發展,也看到了農村的新變化,這是豫劇最好的時代!”孫志成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