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 襄城縣以打造人民調解工作特色和品牌為出發點和著力點,創新人民調解工作組織形式,為人民調解隊伍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。9月5日,襄城縣首批個人調解工作室——丁營鄉人民調解委員會“杜銀申調解工作室”和紫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“米姣調解工作室” 揭牌儀式在襄城縣司法局丁營司法所隆重舉行。
縣委副書記、政法委書記李蘭濤出席揭牌儀式并講話,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冀超良,副縣長、縣公安局局長劉俊業,縣司法局局長付平等出席揭牌儀式。揭牌和授牌儀式結束后,全體人員在講解員的引導下,通過查閱檔案資料、現場提問等方式,參觀了丁營鄉人民調解委員會“杜銀申調解工作室”和丁營司法所建設情況。
就做好人民調解工作,李蘭濤提出三點要求。
要堅持依法依規開展調解,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廣大人民調解員要認真學好用好《民法典》,保證調解工作依法開展;要堅持主觀能動開展調解,調動廣大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,發揮身處基層、熟悉鄉情的優勢,主動上門入戶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;要堅持創新開展調解,要按照“三懂一會”標準(懂政治、懂法律、懂政策、會做群眾工作)充實人民調解隊伍,充分依靠人民群眾、借助群眾力量開展調解工作。
要結合矛盾糾紛排查,定期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專項調處活動,夯實人民調解的工作基礎。要結合信訪糾紛化解,在信訪工作中引入調解機制,提高處置和化解信訪糾紛的能力。要結合行業專業,探索建立健全行業性、專業性調解工作機制,主動介入社會熱點、難點領域開展人民調解工作,努力提升調解效果。
要提升人民調解隊伍的綜合素質,提高解決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。要提升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的規范化水平,加強各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,真正使調解工作發揮實際成效。要提升人民調解的社會影響力,鄉村兩級調解員要充分發揮調解員腦勤、腿快、能講的特點,積極爭做典型;要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宣傳力度,發出人民調解好聲音,宣傳人民調解正能量。
據了解,襄城縣成立首批個人調解工作室是開啟專業調解服務模式的新探索,是持續擦亮“楓橋經驗”金名片,建立和完善新時代社會綜合治理體系的新模式;是創新工作形式、豐富調解載體,推動全縣人民調解工作提質增效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。下一步,襄城縣將動員鄉、村兩級人民調解員認真學習借鑒杜銀申調解工作經驗,在全縣建立起以“杜銀申調解工作室”為樣板的人民調解工作新機制,使調解工作更加貼近群眾、服務群眾,不斷開創襄城人民調解工作新局面,為平安襄城、法治襄城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,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。